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大孝尊亲 大爱无声 ——记芦家湾乡孝亲敬老道德模范常世芳

    信息发布者:张雄涛
    2017-08-13 20:08:42    来源:冯锁龙   转载

    大孝尊亲 大爱无声 ——记芦家湾乡孝亲敬老道德模范常世芳 来源:芦家湾乡 作者:冯锁龙 责任编辑:赵兴明 发布时间:2014年09月02日 点击数: 568

    善行环县,每个人脚下都有一条映衬光辉的大道,即使是一位什么特长都没有的家庭妇女,她也可以在十年如一日的孝道坚守中,弘扬家庭美德,传递环县精神。

    常世芳,1971年出生,是芦家湾乡小堡条村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,随丈夫一道经营着家里几十亩田地,在家照顾老人孩子,饲养牛羊,恪守着“侍父母能竭其力”的格言,无怨无悔、无微不至地侍奉年弱多病的公婆,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妇女尊老爱亲的美德,在兄弟姐妹中树立了尊老敬老的榜样,赢得了乡里乡亲的一致称赞,用平平凡凡的小事谱写着一曲敬老孝亲的赞歌。

    常世芳的公公常年有病,全靠她照顾护理,而这一病就是卧床八年。这八年里,常世芳像照顾自己的父母一样,无怨无悔的和丈夫一起帮公公穿衣、洗漱、喂饭、按摩、烫脚、通便。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。常言道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,可常世芳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,“久病床前”不仅能有孝子,更能有孝媳。

    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。在公公抱病期间,婆婆因心力交瘁又一病不起,这使她本来就不富裕的家更是雪上加霜。为了给公婆治病,她随着丈夫跑遍了甘、宁两地的多家大医院,使家庭负债累累,但她对这些毫无怨言,她的唯一希望就是公婆的病能早一些好起来。白天,常世芳一人在家做饭、精心照顾老人,丈夫施广忠则在干完农活后尽可能的抽时间给二老按摩,晚上的时候两口子更是寸步不离的精心照顾,陪父母聊天解闷。冬天天冷的时候,他们提前买好煤生起火炉子、煨了火炕,把父母的住所经营的温暖舒适,为了使公公更快的恢复,夜里每隔两个小时就要给公公翻身一次,她一直坚持着,从来不曾间断。在常世芳夫妇的悉心照料下,公公婆婆的精神一直都很好,逢姑娘回家探病,他们总说:“我们老两口之所以能熬到现在,全是托了世芳的福!”。

    多年来的超负荷劳作,她的身体落下些老毛病,遇有天阴下雨,关节疼的走路很费劲,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她也从来没发过一句牢骚话。处在这样的家庭,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,面对生活的苦难与忧患,常世芳常抱一颗坚韧与宽容之心,她经常用“对待父母要耐心、人都会有老的一天,我们要给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!”等话语,给家里的主心骨“补钙”,帮助和支持自己的男人,做好家庭的顶梁柱,勇敢地把责任、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。施广忠常怀感激的说:“妻子善良的心底和宽容的胸怀,是上天赐给我最大的幸福。”公婆的坚强,丈夫的理解与感怀,儿子的成长与进步,村里老小的理解与赞扬,使她得到了很多的宽慰。她很坚定的告诉笔者:“我坚信,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就是幸福!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,我就是苦点累点,远比他们受病痛、受折磨要好很多,孝老爱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,也是为人子女起码的道德与良知!”她对孝的理解是: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,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,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,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,应该付出更大的努力。他就这样怀着一颗孝顺之心、一颗体贴之心、一颗关爱之心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、为人妻、为人母的高贵品质,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。

    大孝尊亲,大爱无声。要实现“养父母之心”的“大孝”和谐社会,就需要像常世芳一样,从“养父母之身”的“小孝”立本。常世芳不怕脏、不怕累、不怕苦,任劳任怨的照顾公婆的感人事迹在小堡条村广为传颂,成为方圆邻里争先效仿的孝亲敬老模范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